- 定做培养基/定制培养基
- 颗粒培养基
- 标准菌株生化鉴定试剂盒
- 2020年版中国药典
- 促销/特价商品
- 院感/疾控/体外诊断/采样管
- 样品采集与处理(均质)产品
- 按标准检索培养基
- 预灌装即用型成品培养基
- 模拟灌装用培养基
- 干燥粉末培养基
- 培养基添加剂/补充剂
- 生化反应鉴定管
- 染色液等配套产品
- 对照培养基/标准品
- 实验耗材与器具
- 生化试剂/化学试剂
- 菌种鉴定服务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研究揭示小麦4个主要矮秆基因分布与降秆大小
[所属分类: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2-10-14]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2] [阅读次数:] [返回]
研究揭示小麦4个主要矮秆基因分布与降秆大小
作者:张行勇 严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http://www.topbiol.com
株高是影响小麦生产潜力的重要农艺性状,适当降低株高能够增强小麦的抗倒伏能力,有助于提高收获指数,促进高产稳产。
“上世纪六十年代,矮秆基因Rht1和Rht2的应用,促进了矮秆和半矮秆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极大地推动全球小麦产量的增长。” 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牟丽明研究员说。
“已有研究文献显示小麦中正式命名的矮秆基因有25个,但应用到育种中的却很少,其中Rht1、Rht2、Rht8和Rht24 应用最为广泛。Rht1和Rht2属于赤霉素迟钝型基因,来自于Norin10,降低株高15%,增产24%左右。Rht1和Rht2分布广泛,世界上70%的育成品种中至少含有其中一个矮秆基因。” 牟丽明进一步补充阐述。
为更好的了解现有小麦品种和骨干亲本中矮秆基因分布,牟丽明等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何中虎研究员利用目前发布的最有效的矮秆基因分子标记或紧密连锁分子标记对国内外312份小麦品种(系)进行检测,明确现有小麦品种中主要矮秆基因Rht1、Rht2、Rht8和Rht24的分布及其组合类型。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于2022年第7期的《西北农业学报》。
该结果显示,矮秆基因Rht1、Rht2、Rht8和Rht24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8.9%、77.6%、50.0%和91.3%。在两个矮秆基因组合中,Rht2+Rht24的分布频率最高,为73.4%;在三个矮秆基因的组合中,Rht2+Rht8+Rht24分布频率最高,为33.7%。国外品种中Rht8的分布频率最高,为55.8%,其次是Rht24,为48.8%。国内不同麦区矮秆基因的分布频率不同,Rht1在北部冬麦区的分布频率为55.0%,在黄淮麦区为8.7%;Rht2在黄淮麦区的分布频率为91.7%,在北部冬麦区为37.5%。
另外,他们的研究还发现,Rht1、Rht2的降秆作用强于Rht8和Rht24;矮秆基因组合Rht2+Rht24、Rht8+Rht24、Rht2+Rht8+Rht24不仅分布频率较高而且降秆作用也较大。
小麦遗传育种领域的相关专家认为:该研究结果为小麦研究者提供了更好了解小麦现有骨干亲本中矮秆基因的背景,同时也为育种中的杂交组合配制提供了依据。
据悉,该项目得到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支持。
论文相关信息: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61.1220.s.20220630.1145.004.html
作者:张行勇 严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http://www.topbiol.com
株高是影响小麦生产潜力的重要农艺性状,适当降低株高能够增强小麦的抗倒伏能力,有助于提高收获指数,促进高产稳产。
“上世纪六十年代,矮秆基因Rht1和Rht2的应用,促进了矮秆和半矮秆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极大地推动全球小麦产量的增长。” 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牟丽明研究员说。
“已有研究文献显示小麦中正式命名的矮秆基因有25个,但应用到育种中的却很少,其中Rht1、Rht2、Rht8和Rht24 应用最为广泛。Rht1和Rht2属于赤霉素迟钝型基因,来自于Norin10,降低株高15%,增产24%左右。Rht1和Rht2分布广泛,世界上70%的育成品种中至少含有其中一个矮秆基因。” 牟丽明进一步补充阐述。
为更好的了解现有小麦品种和骨干亲本中矮秆基因分布,牟丽明等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何中虎研究员利用目前发布的最有效的矮秆基因分子标记或紧密连锁分子标记对国内外312份小麦品种(系)进行检测,明确现有小麦品种中主要矮秆基因Rht1、Rht2、Rht8和Rht24的分布及其组合类型。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于2022年第7期的《西北农业学报》。
该结果显示,矮秆基因Rht1、Rht2、Rht8和Rht24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8.9%、77.6%、50.0%和91.3%。在两个矮秆基因组合中,Rht2+Rht24的分布频率最高,为73.4%;在三个矮秆基因的组合中,Rht2+Rht8+Rht24分布频率最高,为33.7%。国外品种中Rht8的分布频率最高,为55.8%,其次是Rht24,为48.8%。国内不同麦区矮秆基因的分布频率不同,Rht1在北部冬麦区的分布频率为55.0%,在黄淮麦区为8.7%;Rht2在黄淮麦区的分布频率为91.7%,在北部冬麦区为37.5%。
另外,他们的研究还发现,Rht1、Rht2的降秆作用强于Rht8和Rht24;矮秆基因组合Rht2+Rht24、Rht8+Rht24、Rht2+Rht8+Rht24不仅分布频率较高而且降秆作用也较大。
小麦遗传育种领域的相关专家认为:该研究结果为小麦研究者提供了更好了解小麦现有骨干亲本中矮秆基因的背景,同时也为育种中的杂交组合配制提供了依据。
据悉,该项目得到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支持。
论文相关信息: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61.1220.s.20220630.1145.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