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做培养基/定制培养基
- 颗粒培养基
- 标准菌株生化鉴定试剂盒
- 2020年版中国药典
- 促销/特价商品
- 院感/疾控/体外诊断/采样管
- 样品采集与处理(均质)产品
- 按标准检索培养基
- 预灌装即用型成品培养基
- 模拟灌装用培养基
- 干燥粉末培养基
- 培养基添加剂/补充剂
- 生化反应鉴定管
- 染色液等配套产品
- 对照培养基/标准品
- 实验耗材与器具
- 生化试剂/化学试剂
- 菌种鉴定服务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创新鼻咽癌放疗“减毒”技术让99%患者获益
[所属分类: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2-21]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2] [阅读次数:] [返回]
创新鼻咽癌放疗“减毒”技术让99%患者获益
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http://www.topbiol.com
作者:朱汉斌 陈鋆 来源:中国科学报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牵头,联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同完成了一项鼻咽癌放疗的“减毒”新技术。该技术可有效降低咽缩肌等吞咽相关结构的照射剂量,在确保疗效的同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计使99%鼻咽癌患者受益。相关研究2月6日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
“该研究有效减少了对咽缩肌等吞咽相关结构的照射,减少了吞咽困难的发生,并确保了患者治疗效果不降低,今后有望改写临床鼻咽癌治疗指南。”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马骏表示,同时该研究作为10%以内的优秀论文入选2022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年会口头报告。
有着“广东癌”之称的鼻咽癌具有明显的地区流行性,其中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尤为高发。咽后淋巴结是鼻咽癌首站淋巴引流之一,初诊时转移率高达70%至80%。如何更加精准放疗,咽后淋巴结哪些区域可以豁免照射,成为该研究焦点。
早在2008年马骏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咽后淋巴结分为内侧组和外侧组,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主要发生在外侧组,内侧组发生率不超过1%。这提示,内侧组咽后淋巴结区或可豁免照射。基于这一理论,由马骏教授等人牵头,于2017年开展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的Ⅲ期临床试验。该研究入组的568例鼻咽癌患者,按1:1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内侧组咽后淋巴结豁免放疗组(仅外侧组咽后淋巴结接受放疗)和对照组:标准放疗组(内、外侧组均接受放疗)。
结果显示,在鼻咽癌患者中,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在两组相似。而试验组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更低,其中,在晚期吞咽困难发生率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9.6%。与此同时,试验组在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是否容易疲劳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共同第一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师毛燕萍说,既往推荐全咽后淋巴结区预防照射是初诊无转移鼻咽癌的标准放疗,但是放疗相关毒性大,放疗后晚期吞咽困难发生率为35.4%。这些吞咽困难的患者中有66.9%会发生误吸,食物部分被吸入气道;12%会因吞咽困难进展为吸入性肺炎;10%不能正常饮食,需要依赖鼻饲管或者胃造瘘。这一放疗“减毒”新技术能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一临床难题。
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孙颖表示,治疗鼻咽癌,放疗效果较好,但患者容易留下吞咽困难等后遗症。而调强放射治疗可以提供更好的肿瘤靶区适形性、更高的靶区剂量覆盖以及更优的正常组织保护,近年来,该技术已取代二维常规放疗。
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鼻咽癌患者内侧组咽后淋巴结区的豁免放疗“减毒”新技术,有效减少咽缩肌等吞咽相关结构的照射,确保患者治疗效果不减的同时,明显减少放疗中的黏膜炎、吞咽困难、体重下降等毒副反应。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36/bmj-2022-072133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后台联系删除。)
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http://www.topbiol.com
作者:朱汉斌 陈鋆 来源:中国科学报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牵头,联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同完成了一项鼻咽癌放疗的“减毒”新技术。该技术可有效降低咽缩肌等吞咽相关结构的照射剂量,在确保疗效的同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计使99%鼻咽癌患者受益。相关研究2月6日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
“该研究有效减少了对咽缩肌等吞咽相关结构的照射,减少了吞咽困难的发生,并确保了患者治疗效果不降低,今后有望改写临床鼻咽癌治疗指南。”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马骏表示,同时该研究作为10%以内的优秀论文入选2022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年会口头报告。
有着“广东癌”之称的鼻咽癌具有明显的地区流行性,其中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尤为高发。咽后淋巴结是鼻咽癌首站淋巴引流之一,初诊时转移率高达70%至80%。如何更加精准放疗,咽后淋巴结哪些区域可以豁免照射,成为该研究焦点。
早在2008年马骏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咽后淋巴结分为内侧组和外侧组,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主要发生在外侧组,内侧组发生率不超过1%。这提示,内侧组咽后淋巴结区或可豁免照射。基于这一理论,由马骏教授等人牵头,于2017年开展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的Ⅲ期临床试验。该研究入组的568例鼻咽癌患者,按1:1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内侧组咽后淋巴结豁免放疗组(仅外侧组咽后淋巴结接受放疗)和对照组:标准放疗组(内、外侧组均接受放疗)。
结果显示,在鼻咽癌患者中,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在两组相似。而试验组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更低,其中,在晚期吞咽困难发生率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9.6%。与此同时,试验组在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是否容易疲劳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共同第一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师毛燕萍说,既往推荐全咽后淋巴结区预防照射是初诊无转移鼻咽癌的标准放疗,但是放疗相关毒性大,放疗后晚期吞咽困难发生率为35.4%。这些吞咽困难的患者中有66.9%会发生误吸,食物部分被吸入气道;12%会因吞咽困难进展为吸入性肺炎;10%不能正常饮食,需要依赖鼻饲管或者胃造瘘。这一放疗“减毒”新技术能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一临床难题。
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孙颖表示,治疗鼻咽癌,放疗效果较好,但患者容易留下吞咽困难等后遗症。而调强放射治疗可以提供更好的肿瘤靶区适形性、更高的靶区剂量覆盖以及更优的正常组织保护,近年来,该技术已取代二维常规放疗。
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鼻咽癌患者内侧组咽后淋巴结区的豁免放疗“减毒”新技术,有效减少咽缩肌等吞咽相关结构的照射,确保患者治疗效果不减的同时,明显减少放疗中的黏膜炎、吞咽困难、体重下降等毒副反应。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36/bmj-2022-072133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后台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