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做培养基/定制培养基
- 颗粒培养基
- 标准菌株生化鉴定试剂盒
- 2020年版中国药典
- 促销/特价商品
- 院感/疾控/体外诊断/采样管
- 样品采集与处理(均质)产品
- 按标准检索培养基
- 预灌装即用型成品培养基
- 模拟灌装用培养基
- 干燥粉末培养基
- 培养基添加剂/补充剂
- 生化反应鉴定管
- 染色液等配套产品
- 对照培养基/标准品
- 实验耗材与器具
- 生化试剂/化学试剂
- 菌种鉴定服务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致病细菌穿越人体血脑屏障机制被发现
[所属分类: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10-11] [发布人:邵玉倩] [阅读次数:] [返回]
致病细菌穿越人体血脑屏障机制被发现
作者:丛敏 来源:中国科学报
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http://www.topbiol.com
近日,南开大学教授王磊团队首次揭示了引起脑膜炎的三种主要细菌利用同一机制穿越血脑屏障,并详细阐述了其分子机理,对脑膜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细菌性脑膜炎是病原细菌感染引起的包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在内的炎症反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即使在治愈后,也可能伴随脑瘫、智力迟钝以及癫痫等神经性后遗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因此,深入研究脑膜炎病原细菌的致病机制,进而寻找针对病原细菌感染的有效治疗和防控方法一直是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血脑屏障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避免血液中有害物质或细菌进入大脑,而脑膜炎病原细菌能够穿越血脑屏障,入侵大脑,进而引发炎症,但是该穿越机制的分子机理一直未被阐明。
南开大学研究团队针对这一关键问题,经过多年攻关,发现主要脑膜炎病原细菌——肺炎链球菌、B族链球菌、新生儿脑膜炎大肠杆菌通过劫持铁转运蛋白受体(TfR)的胞内运输,穿越血脑屏障。研究结果提示主要脑膜炎病原细菌利用共同机制穿越血脑屏障,因此这一机制的发现为开发防治细菌性脑膜炎的广谱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潜在靶点,同时也为递送药物穿越血脑屏障提供了新思路。
这是王磊团队继2007年发表南开大学首篇PNAS论文之后,第四次在PNAS发表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王磊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程志晖研究员、博士生郑杨洋、洋雯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论文成果链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307899120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后台联系删除。)
作者:丛敏 来源:中国科学报
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http://www.topbiol.com
近日,南开大学教授王磊团队首次揭示了引起脑膜炎的三种主要细菌利用同一机制穿越血脑屏障,并详细阐述了其分子机理,对脑膜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细菌性脑膜炎是病原细菌感染引起的包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在内的炎症反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即使在治愈后,也可能伴随脑瘫、智力迟钝以及癫痫等神经性后遗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因此,深入研究脑膜炎病原细菌的致病机制,进而寻找针对病原细菌感染的有效治疗和防控方法一直是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血脑屏障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避免血液中有害物质或细菌进入大脑,而脑膜炎病原细菌能够穿越血脑屏障,入侵大脑,进而引发炎症,但是该穿越机制的分子机理一直未被阐明。
南开大学研究团队针对这一关键问题,经过多年攻关,发现主要脑膜炎病原细菌——肺炎链球菌、B族链球菌、新生儿脑膜炎大肠杆菌通过劫持铁转运蛋白受体(TfR)的胞内运输,穿越血脑屏障。研究结果提示主要脑膜炎病原细菌利用共同机制穿越血脑屏障,因此这一机制的发现为开发防治细菌性脑膜炎的广谱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潜在靶点,同时也为递送药物穿越血脑屏障提供了新思路。
这是王磊团队继2007年发表南开大学首篇PNAS论文之后,第四次在PNAS发表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王磊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程志晖研究员、博士生郑杨洋、洋雯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论文成果链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307899120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后台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