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做培养基/定制培养基
- 颗粒培养基
- 标准菌株生化鉴定试剂盒
- 预灌装即用型成品培养基
- 2025年版中国药典
- 促销/特价商品
- 院感/疾控/体外诊断/采样管
- 样品采集与处理(均质)产品
- 按标准检索培养基
- 模拟灌装用培养基
- 干燥粉末培养基
- 培养基添加剂/补充剂
- 生化反应鉴定管
- 染色液等配套产品
- 对照培养基/标准品
- 实验耗材与器具
- 生化试剂/化学试剂
- 菌种鉴定服务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英尸源脑垂体激素疗法患者出现早发性认知障碍
[所属分类: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4-2-2] [发布人:邵玉倩] [阅读次数:] [返回]
英尸源脑垂体激素疗法患者出现早发性认知障碍
作者:冯维维 来源:中国科学报
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http://www.topbiol.com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五名儿童时期曾经接受尸体来源人类脑垂体生长激素治疗(此疗法现已被禁止)的人,出现了早发的进行性认知障碍,符合阿尔茨海默症的诊断标准。虽然这一结果十分罕见,这些发现表明,阿尔茨海默症可能有医源性的形式。但没有证据表明它在其他条件下也会传播,例如日常照护或日常生活。相关研究1月27发表于《自然—医学》。
在1959~1985年间,英国至少有1848名病患接受了从尸体脑垂体腺中提取的人类生长激素(c-hGH)治疗。在一些人得到了受朊污染的c-hGH、后死于克雅氏病(CJD)以后,这一产品在全球召回。在其中一些人的大脑中,尸检发现了β淀粉样蛋白病理异常,这是阿尔茨海默症的标志之一。但还不清楚这些人是否在死前出现了阿尔茨海默症的症状,因为有可能被他们的CJD症状所掩盖。过去的研究表明一些存档批次的c-hGH仍含有可检测量的β淀粉样蛋白,并且会将这种病状传递给小鼠。
伦敦大学学院朊病毒部和朊病毒病研究所的John Collinge和同事描述了8名曾经在儿童时期接受c-hGH但没有出现CJD的英国人。其中五人出现了与早发性痴呆(症状出现于38-55岁)一致的症状,符合阿尔茨海默症的诊断标准,即在两个或以上认知领域出现进展性障碍,严重程度足以影响日常活动。其余三人中,一人出现了符合中度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的症状(开始于42岁),另一人仅有主观认知症状,第三人无症状。
生物标志物分析在无症状时不能用于诊断这种疾病,但支持了两名确诊患者的阿尔茨海默症诊断,并指明另一人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迹象。研究者还对两名研究期间去世的人做了尸检,包括大量脑组织取样,其中一名患者也显示出阿尔茨海默症的病理。此外,在五名有样本的患者中,对导致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症的基因进行遗传检测,结果显示阴性。作者认为,他们的发现表明阿尔茨海默症有潜在传播性的,并提出,类似于CJD,阿尔茨海默症或许也有散发、遗传和罕见后天获得的形式。
作者表明,医源性获得阿尔茨海默症可能很罕见,因为c-hGH已经不再使用,而这一研究中的患者是在多年反复暴露之后出现症状的。但他们指出,认识到β淀粉样蛋白的传播,凸显出了审核措施的必要性,以预防经过通过其他医疗和手术的传播。他们总结说,这些发现可能对驱动其他类型阿尔茨海默症的过程有所启示,也可能为治疗策略带来见解。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3-02729-2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后台联系删除。)
作者:冯维维 来源:中国科学报
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http://www.topbiol.com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五名儿童时期曾经接受尸体来源人类脑垂体生长激素治疗(此疗法现已被禁止)的人,出现了早发的进行性认知障碍,符合阿尔茨海默症的诊断标准。虽然这一结果十分罕见,这些发现表明,阿尔茨海默症可能有医源性的形式。但没有证据表明它在其他条件下也会传播,例如日常照护或日常生活。相关研究1月27发表于《自然—医学》。
在1959~1985年间,英国至少有1848名病患接受了从尸体脑垂体腺中提取的人类生长激素(c-hGH)治疗。在一些人得到了受朊污染的c-hGH、后死于克雅氏病(CJD)以后,这一产品在全球召回。在其中一些人的大脑中,尸检发现了β淀粉样蛋白病理异常,这是阿尔茨海默症的标志之一。但还不清楚这些人是否在死前出现了阿尔茨海默症的症状,因为有可能被他们的CJD症状所掩盖。过去的研究表明一些存档批次的c-hGH仍含有可检测量的β淀粉样蛋白,并且会将这种病状传递给小鼠。
伦敦大学学院朊病毒部和朊病毒病研究所的John Collinge和同事描述了8名曾经在儿童时期接受c-hGH但没有出现CJD的英国人。其中五人出现了与早发性痴呆(症状出现于38-55岁)一致的症状,符合阿尔茨海默症的诊断标准,即在两个或以上认知领域出现进展性障碍,严重程度足以影响日常活动。其余三人中,一人出现了符合中度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的症状(开始于42岁),另一人仅有主观认知症状,第三人无症状。
生物标志物分析在无症状时不能用于诊断这种疾病,但支持了两名确诊患者的阿尔茨海默症诊断,并指明另一人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迹象。研究者还对两名研究期间去世的人做了尸检,包括大量脑组织取样,其中一名患者也显示出阿尔茨海默症的病理。此外,在五名有样本的患者中,对导致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症的基因进行遗传检测,结果显示阴性。作者认为,他们的发现表明阿尔茨海默症有潜在传播性的,并提出,类似于CJD,阿尔茨海默症或许也有散发、遗传和罕见后天获得的形式。
作者表明,医源性获得阿尔茨海默症可能很罕见,因为c-hGH已经不再使用,而这一研究中的患者是在多年反复暴露之后出现症状的。但他们指出,认识到β淀粉样蛋白的传播,凸显出了审核措施的必要性,以预防经过通过其他医疗和手术的传播。他们总结说,这些发现可能对驱动其他类型阿尔茨海默症的过程有所启示,也可能为治疗策略带来见解。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3-02729-2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后台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