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个人中心 我的订单 购物车
编号:
批号: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研究揭示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进展的新机制

[所属分类: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7-17] [发布人:杨晓燕] [阅读次数:] [返回]
研究揭示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进展的新机制
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http://www.topbiol.com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教授何晓顺/郭志勇团队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邝栋明团队合作,研究揭示了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进展的新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肝病学》(Hepatology)。
记者获秘,研究团队通过深入分析正常肝脏、HBV(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以及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组织转录组测序数据和组织原位染色数据,明确指出肝细胞焦亡是HBV相关ACLF患者病变肝脏组织中的主要细胞死亡模式。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过程是由于HBV复燃再激活的肝细胞中MHC-I(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分子)缺失,进而激活了细胞毒性NK(自然杀伤)细胞所介导的。
从作用机制层面深入探究,研究团队揭示了NK细胞通过穿孔素/颗粒酶依赖的途径,触发GSDMD/Caspase - 8依赖的肝细胞焦亡。与此同时,研究还观察到中性粒细胞会在发生焦亡的肝细胞周围选择性聚集。而来自焦亡肝细胞的HMGB1(高迁移率族蛋白B1),正是诱发周围聚集的中性粒细胞产生NETs(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关键因素。
HBV相关ACLF患者预后状况不佳,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预后标记物。MPO-DNA作为NETs的血浆标记物,为预后评估提供了潜在方向。基于前期研究基础,研究团队进一步探究血浆MPO-DNA能否作为HBV相关ACLF患者预后的有效指征。
研究结果证实,在患者外周血样中,NETs标记物MPO-DNA水平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更为关键的是,研究团队在独特的常温机械灌注支持下的体外病肝养护模型中证明,通过抑制肝细胞GSDMD焦亡以及HMGB1的释放,能够有效阻断NETs的生成,进而阻止HBV相关ACLF的病情进展。这一发现表明,选择性调节GSDMD依赖的焦亡及其免疫微环境,将为恢复HBV相关ACLF患者的肝功能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策略。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7/HEP.0000000000000868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后台联系删除。)

  版权所有: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营销服务热线:0535-8028556 邮箱:topbiol@163.com
© 201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06604号 技术支持:数字金都
购物车 去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