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个人中心 我的订单 购物车
编号:
批号: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研究实现了不相溶液体中的分子定向传输

[所属分类: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9-19] [发布人:杨晓燕] [阅读次数:] [返回]
研究实现了不相溶液体中的分子定向传输
作者:孙丹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http://www.topbiol.com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宋永臣、副教授张伦祥团队在油-水界面微观传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团队系统研究了油-水界面分子定向传输规律及其主控机理,实现了不相溶液体中的分子定向传输,为多相界面分子传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
探明不相溶液体界面分子传输规律,是多相传质机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油气输送、先进制造、生物制药和空间技术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以深水油气多相混输体系界面传质研究为例,传统认为油-气-水三相共存时,气体分子穿过油-气界面向油-水界面扩散传质,最终在油-水界面及水相中生成水合物固相堵塞。然而,在油-气界面处,往往发生气体分子与水分子相结合的水合物生成异常,水分子穿过油-水界面向气相传质的动态规律与主控机制亟待解明。
本研究中,团队证明了非稳态温度场产生了油、水两相内界面张力-密度的非线性梯度场,进而诱发了环状马兰戈尼自然对流,主导了相界面油、水分子的反向运动摩擦。团队建立了气-油-水双界面穿透/反射的和频光谱原位表征方法,发现了油-水界面处水分子的弱氢键作用及羟基振动特征。因此,在马兰戈尼自然对流作用下,弱氢键水分子穿过油-水界面向油相动态入侵,在油相中成簇团聚为稳定的纳米乳液分散体系。非稳态温度场导致的油-水体系平衡偏离程度控制了马兰戈尼自然对流强度,决定了水分子入侵数量及纳米乳液直径,最终诱发油-气界面水合物生成异常。
该研究有望在油气输送、先进制造、生物制药和空间技术等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0930-y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后台联系删除。)

  版权所有: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营销服务热线:0535-8028556 邮箱:topbiol@163.com
© 201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06604号 技术支持:数字金都
购物车 去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