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做培养基/定制培养基
- 颗粒培养基
- 标准菌株生化鉴定试剂盒
- 预灌装即用型成品培养基
- 2025年版中国药典
- 促销/特价商品
- 院感/疾控/体外诊断/采样管
- 样品采集与处理(均质)产品
- 按标准检索培养基
- 模拟灌装用培养基
- 干燥粉末培养基
- 培养基添加剂/补充剂
- 生化反应鉴定管
- 染色液等配套产品
- 对照培养基/标准品
- 实验耗材与器具
- 生化试剂/化学试剂
- 菌种鉴定服务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全球首个用于延缓1型糖尿病进展的创新药获批
[所属分类: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10-28] [发布人:杨晓燕] [阅读次数:] [返回]
全球首个用于延缓1型糖尿病进展的创新药获批
作者:陈斯斯 来源:澎湃新闻
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http://www.topbiol.com
9月5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全球首个用于延缓1型糖尿病进展的创新药——替利珠单抗注射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用于8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1型糖尿病2期患者。
此次获批的创新药“替利珠单抗”是一种CD3靶向的单克隆抗体。早在2025年6月,替利珠单抗就在博鳌开出亚洲首批处方。此前临床研究以及延长随访结果显示,持续14天使用替利珠单抗治疗,与安慰剂组相比,可为患者延缓1型糖尿病2期进展至3期近3年,避免突发急重症对身体造成的不可逆损害。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翁建平教授指出,替利珠单抗的获批对中国1型糖尿病防治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不仅为患者赢得宝贵的疾病“延缓期”,给家庭充分的身心准备时间,还将大幅降低可能威胁生命的危重症的发生率,减轻疾病中长期的治疗和照护负担。对儿童和青少年而言,赢得了成长发育、中高考的“关键期”,对青年而言,守护了工作、婚育规划的“黄金期”,对推动1型糖尿病友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智广教授同时表示,1型糖尿病同时具有遗传风险,一级亲属的发病风险可高达普通人群15倍。早期筛查是关键,胰岛自身抗体是早期筛查的决定性指标。最新发布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推荐,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早筛。早筛可将酮症酸中毒的发生风险降低90%。
公开资料显示,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人体胰岛β细胞受自身免疫系统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乃至“匮乏”而起病,患者需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在2024年12月31日《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发布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朱大龙教授曾指出,中国1型糖尿病高发于10至14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过去20年间15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增长了近4倍,患病人数居全球第四。中国1型糖尿病患病人数约60万,居全球第三,高发于10-14岁的儿童及青少年,近20年来该人群发病率增长近4倍。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后台联系删除。)
作者:陈斯斯 来源:澎湃新闻
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http://www.topbiol.com
9月5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全球首个用于延缓1型糖尿病进展的创新药——替利珠单抗注射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用于8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1型糖尿病2期患者。
此次获批的创新药“替利珠单抗”是一种CD3靶向的单克隆抗体。早在2025年6月,替利珠单抗就在博鳌开出亚洲首批处方。此前临床研究以及延长随访结果显示,持续14天使用替利珠单抗治疗,与安慰剂组相比,可为患者延缓1型糖尿病2期进展至3期近3年,避免突发急重症对身体造成的不可逆损害。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翁建平教授指出,替利珠单抗的获批对中国1型糖尿病防治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不仅为患者赢得宝贵的疾病“延缓期”,给家庭充分的身心准备时间,还将大幅降低可能威胁生命的危重症的发生率,减轻疾病中长期的治疗和照护负担。对儿童和青少年而言,赢得了成长发育、中高考的“关键期”,对青年而言,守护了工作、婚育规划的“黄金期”,对推动1型糖尿病友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智广教授同时表示,1型糖尿病同时具有遗传风险,一级亲属的发病风险可高达普通人群15倍。早期筛查是关键,胰岛自身抗体是早期筛查的决定性指标。最新发布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推荐,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早筛。早筛可将酮症酸中毒的发生风险降低90%。
公开资料显示,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人体胰岛β细胞受自身免疫系统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乃至“匮乏”而起病,患者需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在2024年12月31日《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发布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朱大龙教授曾指出,中国1型糖尿病高发于10至14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过去20年间15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增长了近4倍,患病人数居全球第四。中国1型糖尿病患病人数约60万,居全球第三,高发于10-14岁的儿童及青少年,近20年来该人群发病率增长近4倍。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后台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