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个人中心 我的订单 购物车
编号:
批号: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卵子存在一种特殊染色质高级结构及其机制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19-12-16] [发布人:] [阅读次数:] [返回]

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Shandong Tuopu Biol-Engineering Co.,Ltd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颉伟研究组与瑞士弗里德希•米斯科舍生物医学研究所 (Friedrich Miescher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 Antoine H.F.M. Peters研究组合作发表了题为Polycomb group proteins regulate chromatin architecture in mouse oocytes and early embryo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小鼠卵子中存在一种特殊的染色质高级结构(Polycomb Associating Domain,PAD)及其调控机制。

在这一工作中,研究人员利用sisHi-C技术,系统检测了在小鼠卵子发生各个时期以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体结构。研究者发现,在原始生殖细胞(PGC)中,染色体三维结构仍呈现为经典状态,具有清晰的拓扑结构域(TADs)和区室结构(compartment)。然而伴随着卵泡的发育,完全生长的初级卵母细胞(Full-grown oocytes, FGOs)出现了非经典的特殊染色体三维结构:经典的区室结构明显减弱或消失,与此同时在近端区域出现了新的区室结构。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相互作用区室结构域与卵子中H3K27me3标记区域高度吻合,因此将这一特殊的结构域命名为“PAD(Polycomb associating domains)”,而相邻的PAD的间隔区域则命名为“iPAD (inter-PAD)”。这一特殊的染色体结构在初级卵母细胞发生生发泡破裂(Germinal vesicle break down, GVBD)时迅速消失,而受精后又特异性地呈现在早期胚胎的母本基因组中。母源特异性敲除Eed——PRC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的重要组成成分,并不会影响卵子中PAD结构的建立,但是显著阻碍了该结构在小鼠早期胚胎中的重建。与之相对应的,母源特异性敲除PRC1(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1)重要成分会使小鼠卵子中的PAD结构严重衰减。此外,研究人员发现黏连蛋白复合体(cohesin)不参与PAD结构在小鼠卵子发生过程中的建立。最后,基因表达分析提示PAD结构可能发挥着抑制基因转录的功能。

综上所述,这一工作揭示了小鼠卵子具有一种特殊染色质高级结构,并且多梳家族蛋白参与调控了该结构的建立和维持。

  版权所有: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营销服务热线:0535-8028556 邮箱:topbiol@163.com
© 201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06604号 技术支持:数字金都
购物车 去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