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做培养基/定制培养基
- 颗粒培养基
- 标准菌株生化鉴定试剂盒
- 预灌装即用型成品培养基
- 2025年版中国药典
- 促销/特价商品
- 院感/疾控/体外诊断/采样管
- 样品采集与处理(均质)产品
- 按标准检索培养基
- 模拟灌装用培养基
- 干燥粉末培养基
- 培养基添加剂/补充剂
- 生化反应鉴定管
- 染色液等配套产品
- 对照培养基/标准品
- 实验耗材与器具
- 生化试剂/化学试剂
- 菌种鉴定服务
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
放化疗
1.化学治疗:化学疗法常常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的药物,称做“综合化学疗法”,大多数病患的化疗都是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
2.放射线治疗:放射治疗的效果仅能局限在接受照射的区域内。治疗的目标是要尽可能的破坏所有癌细胞,同时尽量减少对邻近健康组织的影响。
手术治疗
对早期或较早期实体肿瘤来说,手术切除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根据手术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减瘤手术、探查性手术和预防性手术。
其他治疗
1.靶向治疗,如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但耐药基因的出现是目前阻碍进一步提高疗效的主要障碍。
2.免疫疗法:利用人体内的免疫机制来对抗肿瘤细胞,目前较有进展的就是癌症疫苗疗法和单克隆抗体疗法。
3.中医中药治疗:配合手术、放化疗可以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促进患者恢复,增强对放化疗的耐受力。
4.基因治疗:通过外源基因导入人体以纠正基因缺陷的方法,最终达到直接或间接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5.内分泌治疗:如性激素可以用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姑息治疗。
干预生物钟基因有望治疗恶性肿瘤
记者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获悉,该院杨明华教授团队,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肿瘤细胞选择性自噬通路。这种自噬通路可促进生物钟核心蛋白 ARNTL 的自噬性降解,最终促使肿瘤细胞出现 “铁死亡”。生物钟基因在肿瘤细胞自噬中新功能的发现,有望为恶性肿瘤治疗提供新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转化学意义。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知名国际期刊《科学进展》上。
众所周知,生物的生理和行为活动存在周期性节律,这类现象被称之为 “生物钟”。决定哺乳动物的生物钟基因,包括正调控因子时钟基因(CLOCK)、芳香烃受体核转位因子样蛋白 1(ARNTL)等。这些生物钟基因,不仅影响生物节律,还能参与调控其他生物学过程。
杨明华团队就发现了生物钟基因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的一项 “新技能”。他介绍称,阐明肿瘤细胞的死亡机制,可为肿瘤治疗和耐药提供新思路。其中,“铁死亡” 是因铁依赖的脂质过氧化而引起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调控机制。研究表明,“自噬”能参与铁死亡调控,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为此,团队在人类肿瘤细胞系和小鼠模型中,通过研究,证实了生物钟能参与 “自噬调控肿瘤细胞铁死亡” 的事实。他们发现,生物钟自噬通过选择性的降解生物钟核心蛋白 ARNTL,是实现自噬对铁死亡的关键调控机制之一,从而能致肿瘤细胞死亡,最终达到治疗肿瘤的目标。这一最新研究发现,有望为克服肿瘤耐药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