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个人中心 我的订单 购物车
编号:
批号: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新研究揭示癌细胞产生抗药性机制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20-6-10] [发布人:] [阅读次数:] [返回]

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Shandong Tuopu Biol-Engineering Co.,Ltd

 澳大利亚团队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一旦暴露在靶向抗癌药物前,癌细胞相关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就会大幅提升变异的概率,进而使癌细胞发展出抗药性。这项已发表的研究有望用于开辟新的抗癌策略。

为了揭示影响癌症耐药性的潜在因素,澳大利亚加文医学研究所等机构参与的团队分析了癌症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前后的活检样本。研究发现,已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癌细胞比治疗前样本表现出更高水平 DNA(脱氧核糖核酸)损伤。

研究人员解释说,暴露于靶向疗法的癌细胞产生随机基因变异概率显著高于未接触抗癌药的癌细胞,这一机制被称为 “应激诱导突变”,黑色素瘤、胰腺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都能利用该机制发展抗药性。

研究揭示,雷帕霉素靶蛋白在癌细胞 “应激诱导突变” 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种蛋白质就像一个压力传感器,当正常细胞遇到环境压力时,它可以告诉细胞停止生长;而当癌细胞遭遇抗癌疗法时,它会改变与癌细胞 DNA 复制和修复相关的基因表达,例如将负责 DNA 复制的聚合酶从 “高保真” 状态变得容易“出错”。这就导致癌细胞出现更多基因变异,并最终助长其抗药性。

领导该研究的加文医学研究所教授戴维 · 托马斯对新华社记者说,这类基因变异可以改变某些蛋白质的形状,从而让锁定这些蛋白质的靶向抗癌药失效。

研究进一步发现,提升基因复制过程中的错误发生率只是暂时的,癌细胞发展出抗药性后就会回到正常的高质量 DNA 复制过程,以确保自身生存。“尽管增加的基因突变率提高了癌细胞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但它也随机破坏了细胞其他部分,这会对癌细胞自身产生有害影响。” 托马斯解释说。


  版权所有: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营销服务热线:0535-8028556 邮箱:topbiol@163.com
© 201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06604号 技术支持:数字金都
购物车 去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