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个人中心 我的订单 购物车
编号:
批号:
公司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表皮葡萄球菌

[所属分类: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1-4-12] [发布人: ] [阅读次数:] [返回]

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Shandong Tuopu Biol-Engineering Co.,Ltd

 

表皮葡萄球菌是滋生于生物体表皮上的一种细菌。在人体的皮肤、阴道等部位寄生,属正常菌群类型。 葡萄球菌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球菌,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状,故名表皮葡萄球菌。

多数为非致病菌,少数可导致疾病。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来源。球形或稍呈椭圆形,直径1.0um左右,排列成葡萄状。葡萄球菌无鞭毛,不能运动。其衰老、死亡或被白细胞吞噬后,以及耐药的某些菌株可被染成革兰氏阴性。

形态染色

球形或稍呈椭圆形,直径1.0μm左右,排列成葡萄状。葡萄球菌无鞭毛,不能运动。无芽胞,除少数菌株外一般不形成荚膜。易被常用的碱性染料着色,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其衰老、死亡或被白细胞吞噬后,以及耐药的某些菌株可被染成革兰氏阴性。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含有血液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更佳,需氧或兼性厌氧,少数专性厌氧。28-38℃均能生长,致病菌最适温度为37℃,PH为4.5-9.8,最适为7.4。在肉汤培养基中24小时后呈均匀混浊生长,在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不透明的菌落。不同种的菌标产生不同的色素,如金黄色、白色、柠檬色。色素为脂溶性。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较大,有的菌株菌落周围形成明显的全透明溶血环(β溶血),也有不发生溶血者。凡溶血性菌株大多具有致病性。

生化反应

分类与分型

根据生化反应和产生色素不同,可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 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 epidermidis)和腐生葡萄球菌(Staph. saparophytics)三种: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为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偶尔致病,腐生葡萄球菌一般不致病。60%-7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被相应噬菌体裂解,表皮葡萄球菌不敏感。用噬菌体可将金葡萄菌分为4群23个型。肠毒素型食物中毒由Ⅲ和Ⅳ群金葡萄菌引起,Ⅱ群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速度比Ⅰ和Ⅳ群缓慢很多。造成医院感染严重流行的是Ⅰ群中的52、52A、80和81型菌株。引起疱疹性和剥脱性皮炎的菌株经常是Ⅱ群71型。

抗原结构

葡萄球菌抗原构造复杂,已发现的在30种以上,其化学组成及生物学活性了解的仅少数几种。1.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存在于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位于菌体表面,与胞壁的粘肽相结合。它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血清中的lgG的 Fc 段结合,因而可用含SPA的葡萄球菌作为载体,结合特异性抗体,进行协同凝集试验。A蛋白有抗吞噬作用,还有激活补体替代途等活性。SPA是一种单链多肽,与细胞壁肽聚糖共价结合,是完全抗原,具属特异性。

2.多糖抗原 具有群特异性,存在于细胞壁,借此可以分群,A群多糖抗原体化学组成为磷壁酸中的N-乙酰葡胺核糖醇残基。B群化学组成是磷壁酸中的N-乙酰区糖胺甘油残基。

3.荚膜抗原 几乎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的表面有荚膜多糖抗原的存在。表皮葡萄球菌仅个别是菌株有此抗原。

微生物学诊断

不同病型采取不同检材如脓汁、血液、可疑食物、呕吐物及粪便等。

直接涂片镜检

取标本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根据细菌形态,排列和染色性可作出初步诊断。

分离培养与鉴定

将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平板,甘露醇和高盐培养基中进行分离培养,孵育后挑选可凝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致病性葡萄球菌的主要特点:凝固酶产生阳性,金黄色素,有溶血性,发酵甘露醇。

食物中毒病人的呕吐物,粪便或剩余食物在作细菌分离鉴定的同时,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孵育后取滤液注射于6~8周龄的幼猫腹腔,注射后4小时内发生呕吐、腹泻、体温升高或死亡提示有肠毒素存在的可能。这年来,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繁多,如反向间接血凝、ELISA、放射免疫等方法较快速敏感。

      病例讨论

表皮葡萄球菌是广泛存在于皮肤表面的条件致病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医疗技术的进步,该菌已成为免疫缺陷者医院内感染(包括伤口感染和插管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其引起败血症,慢性前列腺炎的趋势以日俱增。

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现象非常严重,文献报道其对广泛应用的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高,本组的药敏试验结果也证实此点。表皮葡萄球菌对很多抗生素耐药主要是与它产生β-内酰胺酶有关,院内、外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产β-内酰胺酶者超过80%,因此,临床上治疗表皮葡萄球菌所致疾病较为棘手。正确地选用抗生素尤为重要。本组药敏试验提示表皮葡萄球菌对下列药物较为敏感:环丙沙星(80%)、万古霉素(71%)、阿米卡星(69%)、利福平(48%)、头孢唑啉(46%),其中环丙沙星更为突出。因此,当我们考虑有表皮葡菌球菌感染的可能性时,应首选环丙沙星及阿米卡星联合治疗,再根据药敏结果和临床治疗反应作及时调整。

  版权所有: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营销服务热线:0535-8028556 邮箱:topbiol@163.com
© 201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06604号 技术支持:数字金都
购物车 去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