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个人中心 我的订单 购物车
编号:
批号: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生物积累的积累原则,影响因素,研究意义

[所属分类: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1-8-17]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2] [阅读次数:] [返回]
生物积累的积累原则,影响因素,研究意义

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http://www.topbiol.com

积累原则

物质的迁移-积累行为是受下述原则支配的:任何机体在任何时刻,机体内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的浓度水平取决于摄取和消除这两个相反过程的速率,摄取量如大于消除量,就发生生物积累。
影响因素
环境中物质浓度的大小对生物积累的影响不大。在生物积累过程中,不同种生物,同一种生物的不同器官和组织,对同一种元素或物质的平衡浓缩系数的数值,以及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可以有很大的差别,如表。
有些情况下,生物在污染环境中经历很长时间,浓缩系数也达不到平衡。例如黑鲷在每升含7微居里铯的海水中经160天后,对铯的浓缩系数尚未达到平衡。
实验表明,生物体对物质分子的摄取和保持,不仅取决于被动扩散,而且取决于主动运输、代谢和排泄,这些过程对生物积累的影响都是随生物种的不同而异。
水生态系统中,单细胞的浮游植物能从水中很快地积累重金属和有机卤素化合物。其摄取主要是通过吸附作用。因此,摄取量是表面积的函数,而不是生物量的函数。同等生物量的生物,其细胞较小者所积累的物质多于细胞较大者。在生态系统的水生食物链中,对重金属和有机卤素化合物积累得最多的通常是单细胞植物,其次是植食性动物。鱼类既能从水中,也能从食物中进行生物积累。鱼积累DDT等杀虫剂的试验表明,水中无孑孓时鱼体内积累的DDT比有孑孓时要多,这说明从水中直接积累的重要性。陆地环境中的生物积累速度通常不如水环境中高。就生物积累的速率而言,土壤无脊椎动物传递系统较高。人们之所以更重视植物传递系统,是因为植物的生物量比土壤无脊椎动物大得多。在大型野生动物中,生物积累的水平相对说是较低的。
研究意义
生物机体对化学性质稳定的物质的积累性可作为环境监测的一种指标,用以评价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对某种特定元素来说,某些生物种类比同一环境中的其他种类有特别强的积累能力,常被称为"积累者生物"。例如褐藻能大量积累锶,地衣能积累铅,水生的蓼属植物能积累DDT。这些生物可以作为指示生物,甚至可以作为重金属污染的生物学处理手段。因此,对生物积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至于生物积累的机理,尚有待深入研究。
  版权所有: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营销服务热线:0535-8028556 邮箱:topbiol@163.com
© 201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06604号 技术支持:数字金都
购物车 去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