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做培养基/定制培养基
- 颗粒培养基
- 标准菌株生化鉴定试剂盒
- 2020年版中国药典
- 促销/特价商品
- 院感/疾控/体外诊断/采样管
- 样品采集与处理(均质)产品
- 按标准检索培养基
- 预灌装即用型成品培养基
- 模拟灌装用培养基
- 干燥粉末培养基
- 培养基添加剂/补充剂
- 生化反应鉴定管
- 染色液等配套产品
- 对照培养基/标准品
- 实验耗材与器具
- 生化试剂/化学试剂
- 菌种鉴定服务
GB/T 4789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GB/T 4789
GB/T 4789.5-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所属分类:GB/T 4789] [发布时间:2019-8-9] [发布人:wwxa] [阅读次数:] [返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4789.5—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部
发布
2012-05-17 发布 2012-07-17 实施
GB 4789.5-2012
I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 4789.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本标准与GB/T 4789.5-2003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修改了培养基和试剂;
——修改了操作步骤中增菌部分和生化试验及附加生化试验部分;
——修改了表2;
——修改了表4。
GB 4789.5-2012
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志贺氏菌(Shigella)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志贺氏菌的检验。
2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a) 恒温培养箱:36 ℃±1 ℃;
b) 冰箱:2 ℃~5 ℃;
c) 膜过滤系统;
d) 厌氧培养装置:41.5 ℃1 ℃;
e) 电子天平:感量 0.1 g;
f) 显微镜:10×~100×;
g) 均质器;
h) 振荡器;
i) 无菌吸管:1 mL(具 0.01 mL 刻度)、10 mL(具 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j) 无菌均质杯或无菌均质袋:容量 500 mL;
k) 无菌培养皿:直径 90 mm;
l) pH 计或 pH 比色管或精密 pH 试纸;
m)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3 培养基和试剂
3.1 志贺氏菌增菌肉汤-新生霉素:见附录 A 中 A.1。
3.2 麦康凯(MAC)琼脂:见附录 A 中 A.2。
3.3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XLD)琼脂:见附录 A 中 A.3。
3.4 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
3.5 三糖铁(TSI)琼脂:见附录 A 中 A.4。
3.6 营养琼脂斜面:见附录 A 中 A.5。
3.7 半固体琼脂:见附录 A 中 A.6。
3.8 葡萄糖铵培养基:见附录 A 中 A.7。
3.9 尿素琼脂:见附录 A 中 A.8。
GB 4789.5-2012
3
3.10 β-半乳糖苷酶培养基:见附录 A 中 A.9。
3.11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见附录 A 中 A.10。
3.12 糖发酵管:见附录 A 中 A.11。
3.13 西蒙氏柠檬酸盐培养基:见附录 A 中 A.12。
3.14 粘液酸盐培养基:见附录 A 中 A. 13。
3.15 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见附录 A 中 A.14。
3.16 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
3.17 生化鉴定试剂盒。
4 检验程序
志贺氏菌检验程序见图 1。
GB 4789.5-2012
4
图 1 志贺氏菌检验程序
5 操作步骤
5.1 增菌
以无菌操作取检样 25 g(mL),加入装有灭菌 225 mL 志贺氏菌增菌肉汤的均质杯,用旋转刀片式均
质器以 8 000 r/min~10 000 r/min 均质;或加入装有 225 mL 志贺氏菌增菌肉汤的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
器连续均质 1 min~2 min,液体样品振荡混匀即可。于 41.5 ℃±1℃,厌氧培养 16 h~20 h。
5.2 分离
取增菌后的志贺氏增菌液分别划线接种于XLD琼脂平板和MAC琼脂平板或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平板
上,于 36 ℃1 ℃培养 20 h~24 h,观察各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形态。宋内氏志贺氏菌的单个菌落直径大
于其他志贺氏菌。若出现的菌落不典型或菌落较小不易观察,则继续培养至 48 h 再进行观察。志贺氏菌在
不同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见表 1。
36 ℃±1℃ ,20 h~48 h
XLD
挑取可疑菌落
TSI,半固体,
营养琼脂斜面
MAC 或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
生化鉴定
报告
血清学分型
志贺氏菌属分群及分型结果
检样
25 g(或 25 mL)样品+志贺氏菌增菌肉汤 225 mL
41.5 ℃±1℃,
16 h~20 h 厌氧培养
GB 4789.5-2012
5
表 1 志贺氏菌在不同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选择性琼脂平板 志贺氏菌的菌落特征
MAC 琼脂 无色至浅粉红色,半透明、光滑、湿润、圆形、边缘整齐或不齐
XLD 琼脂 粉红色至无色,半透明、光滑、湿润、圆形、边缘整齐或不齐
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 按照显色培养基的说明进行判定
5.3 初步生化试验
5.3.1 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分别挑取2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TSI、半固体和营养琼脂斜面各一
管,置36 ℃1 ℃培养20 h~24 h,分别观察结果。
5.3.2 凡是三糖铁琼脂中斜面产碱、底层产酸(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蔗糖)、不产气(福氏志贺氏
菌6型可产生少量气体)、不产硫化氢、半固体管中无动力的菌株,挑取其5.3.1中已培养的营养琼脂斜面
上生长的菌苔,进行生化试验和血清学分型。
5.4 生化试验及附加生化试验
5.4.1 生化试验
用 5.3.1 中已培养的营养琼脂斜面上生长的菌苔,进行生化试验,即 β-半乳糖苷酶、尿素、赖氨酸脱
羧酶、鸟氨酸脱羧酶以及水杨苷和七叶苷的分解试验。除宋内氏志贺氏菌、鲍氏志贺氏菌 13 型的鸟氨酸
阳性;宋内氏菌和痢疾志贺氏菌 1 型,鲍氏志贺氏菌 13 型的 β-半乳糖苷酶为阳性以外,其余生化试验志贺
氏菌属的培养物均为阴性结果。另外由于福氏志贺氏菌 6 型的生化特性和痢疾志贺氏菌或鲍氏志贺氏菌相
似,必要时还需加做靛基质、甘露醇、棉子糖、甘油试验,也可做革兰氏染色检查和氧化酶试验,应为氧
化酶阴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反应不符合的菌株,即使能与某种志贺氏菌分型血清发生凝集,仍不得
判定为志贺氏菌属。志贺氏菌属生化特性见表 2。
表 2 志贺氏菌属四个群的生化特征
生化反应 A 群:痢疾志贺氏菌 B 群:福氏志贺氏菌 C 群:鲍氏志贺氏菌 D 群:宋内氏志贺氏菌
ß-半乳糖苷酶 - a - - a +
尿素 - - - -
赖氨酸脱羧酶 - - - -
鸟氨酸脱羧酶 - - - b +
水杨苷 - - - -
七叶苷 - - - -
靛基质 -/+ (+) -/+ -
甘露醇 - + c + +
棉子糖 - + - +
甘油 (+) - (+) d
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表示多数阴性;+/-表示多数阳性;(+)表示迟缓阳性;d 表示有不同生化型。
a 痢疾志贺 1 型和鲍氏 13 型为阳性。
b 鲍氏 13 型为鸟氨酸阳性。
c 福氏 4 型和 6 型常见甘露醇阴性变种。
5.4.2 附加生化实验
由于某些不活泼的大肠埃希氏菌(anaerogenic E.coli)、A-D(Alkalescens-D isparbiotypes 碱性-异型)
菌的部分生化特征与志贺氏菌相似,并能与某种志贺氏菌分型血清发生凝集;因此前面生化实验符合志贺
氏菌属生化特性的培养物还需另加葡萄糖胺、西蒙氏柠檬酸盐、粘液酸盐试验(36 ℃培养 24 h~48 h)。志
贺氏菌属和不活泼大肠埃希氏菌、A-D 菌的生化特性区别见表 3。
GB 4789.5-2012
6
表 3 志贺氏菌属和不活泼大肠埃希氏菌、A-D 菌的生化特性区别
生化反应
A 群:痢疾
志贺氏菌
B 群:福氏
志贺氏菌
C 群:鲍氏
志贺氏菌
D 群:宋内氏
志贺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 A-D 菌
葡萄糖铵 - - - - + +
西蒙氏柠檬酸盐 - - - - d d
粘液酸盐 - - - d + d
注 1:+表示阳性;-表示阴性;d 表示有不同生化型。
注 2:在葡萄糖铵、西蒙氏柠檬酸盐、粘液酸盐试验三项反应中志贺氏菌一般为阴性,而不活泼的大肠埃希氏菌、A-D(碱
性-异型)菌至少有一项反应为阳性。
5.4.3 如选择生化鉴定试剂盒或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可根据5.3.2的初步判断结果,用5.3.1中已培
养的营养琼脂斜面上生长的菌苔,使用生化鉴定试剂盒或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进行鉴定。
5.5 血清学鉴定
5.5.1抗原的准备
志贺氏菌属没有动力,所以没有鞭毛抗原。志贺氏菌属主要有菌体(O)抗原。菌体 O 抗原又可分为
型和群的特异性抗原。
一般采用 1.2%~1.5%琼脂培养物作为玻片凝集试验用的抗原。
注 1:一些志贺氏菌如果因为 K 抗原的存在而不出现凝集反应时,可挑取菌苔于 1 mL 生理盐水做成浓菌液,100 ℃煮
沸 15 min~60 min 去除 K 抗原后再检查。
注 2:D 群志贺氏菌既可能是光滑型菌株也可能是粗糙型菌株,与其他志贺氏菌群抗原不存在交叉反应。与肠杆菌科不
同,宋内氏志贺氏菌粗糙型菌株不一定会自凝。宋内氏志贺氏菌没有 K 抗原。
5.5.2 凝集反应
在玻片上划出 2 个约 1cm×2cm 的区域,挑取一环待测菌,各放 1/2 环于玻片上的每一区域上部,在其
中一个区域下部加 1 滴抗血清,在另一区域下部加入 1 滴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再用无菌的接种环或针分
别将两个区域内的菌落研成乳状液。将玻片倾斜摇动混合 1 min,并对着黑色背景进行观察,如果抗血清
中出现凝结成块的颗粒,而且生理盐水中没有发生自凝现象,那么凝集反应为阳性。如果生理盐水中出现
凝集,视作为自凝。这时,应挑取同一培养基上的其他菌落继续进行试验。
如果待测菌的生化特征符合志贺氏菌属生化特征,而其血清学试验为阴性的话,则按 5.5.1 注 1 进行
试验。
5.5.3 血清学分型(选做项目)
先用四种志贺氏菌多价血清检查,如果呈现凝集,则再用相应各群多价血清分别试验。先用 B 群福氏
志贺氏菌多价血清进行实验,如呈现凝集,再用其群和型因子血清分别检查。如果 B 群多价血清不凝集,
则用 D 群宋内氏志贺氏菌血清进行实验,如呈现凝集,则用其Ⅰ相和Ⅱ相血清检查;如果 B、D 群多价血
清都不凝集,则用 A 群痢疾志贺氏菌多价血清及 1~12 各型因子血清检查,如果上述三种多价血清都不凝
集,可用 C 群鲍氏志贺氏菌多价检查,并进一步用 1~18 各型因子血清检查。福氏志贺氏菌各型和亚型的
型抗原和群抗原鉴别见表 4。
表 4 福氏志贺氏菌各型和亚型的型抗原和群抗原的鉴别表
型和亚型 型抗原 群抗原
在群因子血清中的凝集
3,4 6 7,8
1a Ⅰ 4 + - -
1b Ⅰ (4),6 (+) + -
2a Ⅱ 3,4 + - -
2b Ⅱ 7,8 - - +
GB 4789.5-2012
7
表 4(续) 福氏志贺氏菌各型和亚型的型抗原和群抗原的鉴别表
型和亚型 型抗原 群抗原
在群因子血清中的凝集
3,4 6 7,8
3a Ⅲ (3,4),6,7,8 (+) + +
3b Ⅲ (3,4),6 (+) + -
4a Ⅳ 3,4 + - -
4b Ⅳ 6 - + -
4c Ⅳ 7,8 - - +
5a Ⅴ (3,4) (+) - -
5b Ⅴ 7,8 - - +
6 Ⅵ 4 + - -
X - 7,8 - - +
Y - 3,4 + - -
注:+表示凝集;-表示不凝集;()表示有或无。
5.6 结果报告
综合以上生化试验和血清学鉴定的结果,报告 25 g(m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志贺氏菌。
GB 4789.5-2012
8
附录A
培养基和试剂
A.1 志贺氏菌增菌肉汤-新生霉素( Shigella broth)
A.1.1 志贺氏菌增菌肉汤
A.1.1.1 成分
胰蛋白胨 20.0 g
葡萄糖 1.0 g
磷酸氢二钾 2.0 g
磷酸二氢钾 2.0 g
氯化钠 5.0 g
吐温 80(Tween 80) 1.5 mL
蒸馏水 1 000.0 mL
A.1.1.2 制法
将以上成分混合加热溶解,冷却至25 ℃左右校正pH至7.00.2,分装适当的容器,121 ℃灭菌15 min。
取出后冷却至 50 ℃~55 ℃,加入除菌过滤的新生霉素溶液(0.5 μg/mL),分装 225 mL 备用。
注:如不立即使用,在 2 ℃~8 ℃条件下可储存一个月。
A.1.2 新生霉素溶液
A.1.2.1 成分
新生霉素 25.0 mg
蒸馏水 1 000.0 mL
A.1.2.2 制法
将新生霉素溶解于蒸馏水中,用 0.22 μm 过滤膜除菌,如不立即使用,在 2 ℃~8 ℃条件下可储存一
个月。
A.1.3 临用时每 225 mL 志贺氏菌增菌肉汤(A.1.1)加入 5 mL 新生霉素溶液(A.1.2),混匀。
A.2 麦康凯(MAC)琼脂
A.2.1 成分
蛋白胨 20.0 g
乳糖 10.0 g
3 号胆盐 1.5 g
氯化钠 5.0 g
中性红 0.03 g
结晶紫 0.001 g
琼脂 15.0 g
蒸馏水 1 000.0 mL
A.2.2 制法
将以上成分混合加热溶解,冷却至 25 ℃左右校正 pH 至 7.2±0.2,分装,121 ℃高压灭菌 15 min。冷
却至 45 ℃~50 ℃,倾注平板。
注:如不立即使用,在 2 ℃~8 ℃条件下可储存二周。
A.3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琼脂
A.3.1 成分
GB 4789.5-2012
9
酵母膏 3 .0 g
L-赖氨酸 5.0 g
木糖 3.75 g
乳糖 7.5 g
蔗糖 7.5 g
脱氧胆酸钠 1.0 g
氯化钠 5.0 g
硫代硫酸钠 6.8 g
柠檬酸铁铵 0.8 g
酚红 0.08 g
琼脂 15.0 g
蒸馏水 1 000.0 mL
A.3.2 制法
除酚红和琼脂外,将其他成分加入 400 mL 蒸馏水中,煮沸溶解,校正 pH 至 7.40.2。另将琼脂加
入 600 mL 蒸馏水中,煮沸溶解。
将上述两溶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指示剂,待冷至 50 ℃~55 ℃倾注平皿。
注:本培养基不需要高压灭菌,在制备过程中不宜过分加热,避免降低其选择性,贮于室温暗处。本培养基宜于当天
制备,第二天使用。使用前必须去除平板表面上的水珠,在 37 ℃~55 ℃温度下,琼脂面向下、平板盖亦向下烘干。另外
如配制好的培养基不立即使用,在 2 ℃~8 ℃条件下可储存二周。
A.4 三糖铁(TSI)琼脂
A.4.1 成分
蛋白胨 20.0 g
牛肉浸膏 5.0 g
乳糖 10.0 g
蔗糖 10.0 g
葡萄糖 1.0 g
硫酸亚铁铵 (NH 4 ) 2 Fe(SO 4 ) 2 ·6H 2 O 0.2 g
氯化钠 5.0 g
硫代硫酸钠 0.2 g
酚红 0.025 g
琼脂 12.0 g
蒸馏水 1 000.0 mL
A.4.2 制法
除酚红和琼脂外,将其他成分加于 400 mL 蒸馏水中,搅拌均匀,静置约 10 min,加热使完全溶化, 冷却
至 25 ℃左右校正 pH 至 7.40.2。另将琼脂加于 600 mL 蒸馏水中,静置约 10 min,加热使完全溶化。将
两溶液混合均匀,加入 5%酚红水溶液 5 mL,混匀,分装小号试管,每管约 3 mL。于 121 ℃灭菌 15 min,
制成高层斜面。冷却后呈桔红色。如不立即使用,在 2 ℃~8 ℃条件下可储存一个月。
A.5 营养琼脂斜面
A.5.1 成分
蛋白胨 10.0 g
牛肉膏 3.0 g
氯化钠 5.0 g
琼脂 15.0 g
GB 4789.5-2012
10
蒸馏水 1 000.0 mL
A.5.2 制法
将除琼脂以外的各成分溶解于蒸馏水内,加入 15%氢氧化钠溶液约 2 mL,冷却至 25 ℃左右校正 pH
至 7.00.2。加入琼脂,加热煮沸,使琼脂溶化。分装小号试管,每管约 3 mL。于 121 ℃灭菌 15 min,
制成斜面。
注:如不立即使用,在 2℃ ~8 ℃条件下可储存二周。
A.6 半固体琼脂
A.6.1 成分
蛋白胨 1 . 0 g
牛肉膏 0.3 g
氯化钠 0.5 g
琼脂 0.3g~0.7g
蒸馏水 100.0 mL
A.6.2 制法
按以上成分配好,加热溶解,并校正pH至 7.40.2,分装小试管,121 ℃灭菌 15 min,直立凝固备
用。
A.7 葡萄糖铵培养基
A.7.1 成分
氯化钠 5.0 g
硫酸镁(MgSO4·7H 2 O) 0.2 g
磷酸二氢铵 1.0 g
磷酸氢二钾 1.0 g
葡萄糖 2.0 g
琼脂 20.0 g
0.2%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40.0 mL
蒸馏水 1 000.0 mL
A.7.2 制法
先将盐类和糖溶解于水内,校正pH至6.80.2,再加琼脂加热溶解,然后加入指示剂。混合均匀后
分装试管,121 ℃高压灭菌15 min。制成斜面备用。
A.7.3 试验方法
用接种针轻轻触及培养物的表面,在盐水管内做成极稀的悬液,肉眼观察不到混浊,以每一接种环
内含菌数在 20~100 之间为宜。将接种环灭菌后挑取菌液接种,同时再以同法接种普通斜面一支作为对
照。于 36 ℃1 ℃培养 24 h。阳性者葡萄糖铵斜面上有正常大小的菌落生长;阴性者不生长,但在对照
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如在葡萄糖铵斜面生长极微小的菌落可视为阴性结果。
注:容器使用前应用清洁液浸泡。再用清水、蒸馏水冲洗干净,并用新棉花做成棉塞,干热灭菌后使用。如果操作时
不注意,有杂质污染时,易造成假阳性的结果。
A.8 尿素琼脂
A.8.1 成分
蛋白胨 1 . 0 g
氯化钠 5.0 g
葡萄糖 1.0 g
磷酸二氢钾 2.0 g
0.4%酚红溶液 3 .0mL
GB 4789.5-2012
11
琼脂 20.0 g
20%尿素溶液 100 .0mL
蒸馏水 900.0 mL
A.8.2 制法
除酚红和尿素外的其他成分加热溶解,冷却至25 ℃左右校正pH至7.20.2,加入酚红指示剂,混匀,
于121 ℃灭菌15 min。冷至约55 ℃,加入用0.22 μm过滤膜除菌后的20%尿素水溶液100 mL,混匀,以
无菌操作分装灭菌试管,每管约3 mL~4 mL,制成斜面后放冰箱备用。
A.8.3 试验方法
挑取琼脂培养物接种,在 36 ℃1 ℃培养 24 h,观察结果。尿素酶阳性者由于产碱而使培养基变为
红色。
A.9 β-半乳糖苷酶培养基
A.9.1 液体法(ONPG法)
A.9.1.1 成分
邻硝基苯 β-D-半乳糖苷(ONPG) 60.0 mg
0.01 mol/L磷酸钠缓冲液(pH7.50.2) 10.0 mL
1%蛋白胨水(pH7.50.2) 30.0 mL
A.9.1.2 制法
将ONPG溶于缓冲液内,加入蛋白胨水,以过滤法除菌,分装于10 mm×75 mm试管内,每管0.5 mL,
用橡皮塞塞紧。
A.9.1.3 试验方法
自琼脂斜面挑取培养物一满环接种,于36 ℃1 ℃培养1 h~3 h和24 h观察结果。如果β-D-半乳糖苷
酶产生,则于1 h~3 h变黄色,如无此酶则24 h不变色。
A.9.2 平板法(X-Gal法)
A.9.2.1 成分
蛋白胨 20.0 g
氯化钠 3.0 g
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X-Gal) 200.0 mg
琼脂 15.0 g
蒸馏水 1 000.0 mL
A.9.2.2 制法
将各成分(A.9.2.1)加热煮沸于1 L水中,冷却至25 ℃左右校正pH至7.20.2,115 ℃高压灭菌10 min。
倾注平板避光冷藏备用。
A.9.2.3 试验方法
挑取琼脂斜面培养物接种于平板,划线和点种均可,于36 ℃1 ℃培养18 h~24 h观察结果。如果
β-D-半乳糖苷酶产生,则平板上培养物颜色变蓝色,如无此酶则培养物为无色或不透明色,培养48 h~72
h后有部分转为淡粉红色。
A.10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
A.10.1 成分
蛋白胨 5.0 g
酵母浸膏 3.0 g
葡萄糖 1.0 g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 1.0 mL
L型或DL型赖氨酸和鸟氨酸 0.5 g/100 mL 或 1.0 g/100 mL
GB 4789.5-2012
12
蒸馏水 1 000.0 mL
A.10.2 制法
除氨基酸以外的成分加热溶解后,分装每瓶 100 mL,分别加入赖氨酸和鸟氨酸。L-氨基酸按 0.5%
加入,DL-氨基酸按 1%加入,再校正 pH 至 6.8±0.2。对照培养基不加氨基酸。分装于灭菌的小试管内,
每管 0.5 mL,上面滴加一层石蜡油,115 ℃高压灭菌 10 min。
A.10.3 试验方法
从琼脂斜面上挑取培养物接种,于 36 ℃1 ℃培养 18 h~24 h,观察结果。氨基酸脱羧酶阳性者由
于产碱,培养基应呈紫色。阴性者无碱性产物,但因葡萄糖产酸而使培养基变为黄色。阴性对照管应为
黄色,空白对照管为紫色。
A.11 糖发酵管
A.11.1 成分
牛肉膏 5.0 g
蛋白胨 10.0 g
氯化钠 3.0 g
磷酸氢二钠(NA 2 HPO 4 ·12H 2 O) 2.0 g
0.2%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12.0 mL
蒸馏水 1 000.0 mL
A.11.2 制法
A.11.2.1 葡萄糖发酵管按上述成分配好后,按0.5%加入葡萄糖,25 ℃左右校正pH至7.4±0.2,分装于有
一个倒置小管的小试管内,121 ℃高压灭菌15 min。
A.11.2.2 其他各种糖发酵管可按上述成分配好后,分装每瓶100 mL,121 ℃高压灭菌15 min。另将各种糖
类分别配好10%溶液,同时高压灭菌。将5 mL糖溶液加入于100 mL培养基内,以无菌操作分装小试管。
注:蔗糖不纯,加热后会自行水解者,应采用过滤法除菌。
A.11.3 试验方法
从琼脂斜面上挑取小量培养物接种,于36 ℃1 ℃培养,一般观察2 d~3 d。迟缓反应需观察14 d~30 d。
A.12 西蒙氏柠檬酸盐培养基
A.12.1 成分
氯化钠 5.0 g
硫酸镁(MgSO4·7H 2 O) 0.2 g
磷酸二氢铵 1.0 g
磷酸氢二钾 1.0 g
柠檬酸钠 5.0 g
琼脂 20 g
0.2%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40.0 mL
蒸馏水 1 000.0 mL
A.12.2 制法
先将盐类溶解于水内,调至pH 6.80.2,加入琼脂,加热溶化。然后加入指示剂,混合均匀后分装
试管,121℃灭菌15 min。制成斜面备用。
A.12.3 试验方法
挑取少量琼脂培养物接种,于36 ℃1 ℃培养4 d,每天观察结果。阳性者斜面上有菌落生长,培养
基从绿色转为蓝色。
A.13 粘液酸盐培养基
A.13.1 测试肉汤
GB 4789.5-2012
13
A.13.1.1 成分
酪蛋白胨 10.0 g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0.024 g
蒸馏水 1 000.0 mL
粘液酸 10.0 g
A.13.1.2 制法
慢慢加入5 N氢氧化钠以溶解粘液酸,混匀。
其余成分加热溶解,加入上述粘液酸,冷却至25 ℃左右校正pH至7.4±0.2,分装试管,每管约5
mL,于121 ℃高压灭菌10 min。
A.13.2 质控肉汤
A.13.2.1 成分
酪蛋白胨 10.0 g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0.024 g
蒸馏水 1 000.0 mL
A.13.2.2 制法
所有成分加热溶解,冷却至25 ℃左右校正pH至7.4±0.2,分装试管,每管约5 mL,于121 ℃高压灭菌
10 min。
A 13.3 试验方法
将待测新鲜培养物接种测试肉汤(A.13.1)和质控肉汤(A.13.2),于36 ℃1 ℃培养48 h观察结果,
肉汤颜色蓝色不变则为阴性结果,黄色或稻草黄色为阳性结果。
A.14 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
A.14.1成分
蛋白胨(或胰蛋白胨) 20.0 g
氯化钠 5.0 g
蒸馏水 1 000.0 mL
pH7.4
A.14.2 制法
按上述成分配制,分装小试管,121 ℃高压灭菌 15 min。
注:此试剂在 2 ℃~8 ℃条件下可储存一个月。
A.14.3 靛基质试剂
A.14.3.1 柯凡克试剂:将 5 g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解于 75 mL 戊醇中。然后缓慢加入浓盐酸 25 mL。
A.14.3.2 欧-波试剂:将 1 g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解于 95 mL 95%乙醇内。然后缓慢加入浓盐酸 20 mL。
A.14.4 试验方法
挑取少量培养物接种,在36 ℃±1 ℃培养1 d~2 d,必要时可培养4 d~5 d。加入柯凡克试剂约0.5 mL,
轻摇试管,阳性者于试剂层呈深红色;或加入欧-波试剂约 0.5 mL,沿管壁流下,覆盖于培养液表面,
阳性者于液面接触处呈玫瑰红色。
注:蛋白胨中应含有丰富的色氨酸。每批蛋白胨买来后,应先用已知菌种鉴定后方可使用,此试剂在 2 ℃~8 ℃条
件下可储存一个月。
GB 4789.5—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部
发布
2012-05-17 发布 2012-07-17 实施
GB 4789.5-2012
I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 4789.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本标准与GB/T 4789.5-2003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修改了培养基和试剂;
——修改了操作步骤中增菌部分和生化试验及附加生化试验部分;
——修改了表2;
——修改了表4。
GB 4789.5-2012
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志贺氏菌(Shigella)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志贺氏菌的检验。
2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a) 恒温培养箱:36 ℃±1 ℃;
b) 冰箱:2 ℃~5 ℃;
c) 膜过滤系统;
d) 厌氧培养装置:41.5 ℃1 ℃;
e) 电子天平:感量 0.1 g;
f) 显微镜:10×~100×;
g) 均质器;
h) 振荡器;
i) 无菌吸管:1 mL(具 0.01 mL 刻度)、10 mL(具 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j) 无菌均质杯或无菌均质袋:容量 500 mL;
k) 无菌培养皿:直径 90 mm;
l) pH 计或 pH 比色管或精密 pH 试纸;
m)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3 培养基和试剂
3.1 志贺氏菌增菌肉汤-新生霉素:见附录 A 中 A.1。
3.2 麦康凯(MAC)琼脂:见附录 A 中 A.2。
3.3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XLD)琼脂:见附录 A 中 A.3。
3.4 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
3.5 三糖铁(TSI)琼脂:见附录 A 中 A.4。
3.6 营养琼脂斜面:见附录 A 中 A.5。
3.7 半固体琼脂:见附录 A 中 A.6。
3.8 葡萄糖铵培养基:见附录 A 中 A.7。
3.9 尿素琼脂:见附录 A 中 A.8。
GB 4789.5-2012
3
3.10 β-半乳糖苷酶培养基:见附录 A 中 A.9。
3.11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见附录 A 中 A.10。
3.12 糖发酵管:见附录 A 中 A.11。
3.13 西蒙氏柠檬酸盐培养基:见附录 A 中 A.12。
3.14 粘液酸盐培养基:见附录 A 中 A. 13。
3.15 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见附录 A 中 A.14。
3.16 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
3.17 生化鉴定试剂盒。
4 检验程序
志贺氏菌检验程序见图 1。
GB 4789.5-2012
4
图 1 志贺氏菌检验程序
5 操作步骤
5.1 增菌
以无菌操作取检样 25 g(mL),加入装有灭菌 225 mL 志贺氏菌增菌肉汤的均质杯,用旋转刀片式均
质器以 8 000 r/min~10 000 r/min 均质;或加入装有 225 mL 志贺氏菌增菌肉汤的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
器连续均质 1 min~2 min,液体样品振荡混匀即可。于 41.5 ℃±1℃,厌氧培养 16 h~20 h。
5.2 分离
取增菌后的志贺氏增菌液分别划线接种于XLD琼脂平板和MAC琼脂平板或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平板
上,于 36 ℃1 ℃培养 20 h~24 h,观察各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形态。宋内氏志贺氏菌的单个菌落直径大
于其他志贺氏菌。若出现的菌落不典型或菌落较小不易观察,则继续培养至 48 h 再进行观察。志贺氏菌在
不同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见表 1。
36 ℃±1℃ ,20 h~48 h
XLD
挑取可疑菌落
TSI,半固体,
营养琼脂斜面
MAC 或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
生化鉴定
报告
血清学分型
志贺氏菌属分群及分型结果
检样
25 g(或 25 mL)样品+志贺氏菌增菌肉汤 225 mL
41.5 ℃±1℃,
16 h~20 h 厌氧培养
GB 4789.5-2012
5
表 1 志贺氏菌在不同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选择性琼脂平板 志贺氏菌的菌落特征
MAC 琼脂 无色至浅粉红色,半透明、光滑、湿润、圆形、边缘整齐或不齐
XLD 琼脂 粉红色至无色,半透明、光滑、湿润、圆形、边缘整齐或不齐
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 按照显色培养基的说明进行判定
5.3 初步生化试验
5.3.1 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分别挑取2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TSI、半固体和营养琼脂斜面各一
管,置36 ℃1 ℃培养20 h~24 h,分别观察结果。
5.3.2 凡是三糖铁琼脂中斜面产碱、底层产酸(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蔗糖)、不产气(福氏志贺氏
菌6型可产生少量气体)、不产硫化氢、半固体管中无动力的菌株,挑取其5.3.1中已培养的营养琼脂斜面
上生长的菌苔,进行生化试验和血清学分型。
5.4 生化试验及附加生化试验
5.4.1 生化试验
用 5.3.1 中已培养的营养琼脂斜面上生长的菌苔,进行生化试验,即 β-半乳糖苷酶、尿素、赖氨酸脱
羧酶、鸟氨酸脱羧酶以及水杨苷和七叶苷的分解试验。除宋内氏志贺氏菌、鲍氏志贺氏菌 13 型的鸟氨酸
阳性;宋内氏菌和痢疾志贺氏菌 1 型,鲍氏志贺氏菌 13 型的 β-半乳糖苷酶为阳性以外,其余生化试验志贺
氏菌属的培养物均为阴性结果。另外由于福氏志贺氏菌 6 型的生化特性和痢疾志贺氏菌或鲍氏志贺氏菌相
似,必要时还需加做靛基质、甘露醇、棉子糖、甘油试验,也可做革兰氏染色检查和氧化酶试验,应为氧
化酶阴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反应不符合的菌株,即使能与某种志贺氏菌分型血清发生凝集,仍不得
判定为志贺氏菌属。志贺氏菌属生化特性见表 2。
表 2 志贺氏菌属四个群的生化特征
生化反应 A 群:痢疾志贺氏菌 B 群:福氏志贺氏菌 C 群:鲍氏志贺氏菌 D 群:宋内氏志贺氏菌
ß-半乳糖苷酶 - a - - a +
尿素 - - - -
赖氨酸脱羧酶 - - - -
鸟氨酸脱羧酶 - - - b +
水杨苷 - - - -
七叶苷 - - - -
靛基质 -/+ (+) -/+ -
甘露醇 - + c + +
棉子糖 - + - +
甘油 (+) - (+) d
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表示多数阴性;+/-表示多数阳性;(+)表示迟缓阳性;d 表示有不同生化型。
a 痢疾志贺 1 型和鲍氏 13 型为阳性。
b 鲍氏 13 型为鸟氨酸阳性。
c 福氏 4 型和 6 型常见甘露醇阴性变种。
5.4.2 附加生化实验
由于某些不活泼的大肠埃希氏菌(anaerogenic E.coli)、A-D(Alkalescens-D isparbiotypes 碱性-异型)
菌的部分生化特征与志贺氏菌相似,并能与某种志贺氏菌分型血清发生凝集;因此前面生化实验符合志贺
氏菌属生化特性的培养物还需另加葡萄糖胺、西蒙氏柠檬酸盐、粘液酸盐试验(36 ℃培养 24 h~48 h)。志
贺氏菌属和不活泼大肠埃希氏菌、A-D 菌的生化特性区别见表 3。
GB 4789.5-2012
6
表 3 志贺氏菌属和不活泼大肠埃希氏菌、A-D 菌的生化特性区别
生化反应
A 群:痢疾
志贺氏菌
B 群:福氏
志贺氏菌
C 群:鲍氏
志贺氏菌
D 群:宋内氏
志贺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 A-D 菌
葡萄糖铵 - - - - + +
西蒙氏柠檬酸盐 - - - - d d
粘液酸盐 - - - d + d
注 1:+表示阳性;-表示阴性;d 表示有不同生化型。
注 2:在葡萄糖铵、西蒙氏柠檬酸盐、粘液酸盐试验三项反应中志贺氏菌一般为阴性,而不活泼的大肠埃希氏菌、A-D(碱
性-异型)菌至少有一项反应为阳性。
5.4.3 如选择生化鉴定试剂盒或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可根据5.3.2的初步判断结果,用5.3.1中已培
养的营养琼脂斜面上生长的菌苔,使用生化鉴定试剂盒或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进行鉴定。
5.5 血清学鉴定
5.5.1抗原的准备
志贺氏菌属没有动力,所以没有鞭毛抗原。志贺氏菌属主要有菌体(O)抗原。菌体 O 抗原又可分为
型和群的特异性抗原。
一般采用 1.2%~1.5%琼脂培养物作为玻片凝集试验用的抗原。
注 1:一些志贺氏菌如果因为 K 抗原的存在而不出现凝集反应时,可挑取菌苔于 1 mL 生理盐水做成浓菌液,100 ℃煮
沸 15 min~60 min 去除 K 抗原后再检查。
注 2:D 群志贺氏菌既可能是光滑型菌株也可能是粗糙型菌株,与其他志贺氏菌群抗原不存在交叉反应。与肠杆菌科不
同,宋内氏志贺氏菌粗糙型菌株不一定会自凝。宋内氏志贺氏菌没有 K 抗原。
5.5.2 凝集反应
在玻片上划出 2 个约 1cm×2cm 的区域,挑取一环待测菌,各放 1/2 环于玻片上的每一区域上部,在其
中一个区域下部加 1 滴抗血清,在另一区域下部加入 1 滴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再用无菌的接种环或针分
别将两个区域内的菌落研成乳状液。将玻片倾斜摇动混合 1 min,并对着黑色背景进行观察,如果抗血清
中出现凝结成块的颗粒,而且生理盐水中没有发生自凝现象,那么凝集反应为阳性。如果生理盐水中出现
凝集,视作为自凝。这时,应挑取同一培养基上的其他菌落继续进行试验。
如果待测菌的生化特征符合志贺氏菌属生化特征,而其血清学试验为阴性的话,则按 5.5.1 注 1 进行
试验。
5.5.3 血清学分型(选做项目)
先用四种志贺氏菌多价血清检查,如果呈现凝集,则再用相应各群多价血清分别试验。先用 B 群福氏
志贺氏菌多价血清进行实验,如呈现凝集,再用其群和型因子血清分别检查。如果 B 群多价血清不凝集,
则用 D 群宋内氏志贺氏菌血清进行实验,如呈现凝集,则用其Ⅰ相和Ⅱ相血清检查;如果 B、D 群多价血
清都不凝集,则用 A 群痢疾志贺氏菌多价血清及 1~12 各型因子血清检查,如果上述三种多价血清都不凝
集,可用 C 群鲍氏志贺氏菌多价检查,并进一步用 1~18 各型因子血清检查。福氏志贺氏菌各型和亚型的
型抗原和群抗原鉴别见表 4。
表 4 福氏志贺氏菌各型和亚型的型抗原和群抗原的鉴别表
型和亚型 型抗原 群抗原
在群因子血清中的凝集
3,4 6 7,8
1a Ⅰ 4 + - -
1b Ⅰ (4),6 (+) + -
2a Ⅱ 3,4 + - -
2b Ⅱ 7,8 - - +
GB 4789.5-2012
7
表 4(续) 福氏志贺氏菌各型和亚型的型抗原和群抗原的鉴别表
型和亚型 型抗原 群抗原
在群因子血清中的凝集
3,4 6 7,8
3a Ⅲ (3,4),6,7,8 (+) + +
3b Ⅲ (3,4),6 (+) + -
4a Ⅳ 3,4 + - -
4b Ⅳ 6 - + -
4c Ⅳ 7,8 - - +
5a Ⅴ (3,4) (+) - -
5b Ⅴ 7,8 - - +
6 Ⅵ 4 + - -
X - 7,8 - - +
Y - 3,4 + - -
注:+表示凝集;-表示不凝集;()表示有或无。
5.6 结果报告
综合以上生化试验和血清学鉴定的结果,报告 25 g(m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志贺氏菌。
GB 4789.5-2012
8
附录A
培养基和试剂
A.1 志贺氏菌增菌肉汤-新生霉素( Shigella broth)
A.1.1 志贺氏菌增菌肉汤
A.1.1.1 成分
胰蛋白胨 20.0 g
葡萄糖 1.0 g
磷酸氢二钾 2.0 g
磷酸二氢钾 2.0 g
氯化钠 5.0 g
吐温 80(Tween 80) 1.5 mL
蒸馏水 1 000.0 mL
A.1.1.2 制法
将以上成分混合加热溶解,冷却至25 ℃左右校正pH至7.00.2,分装适当的容器,121 ℃灭菌15 min。
取出后冷却至 50 ℃~55 ℃,加入除菌过滤的新生霉素溶液(0.5 μg/mL),分装 225 mL 备用。
注:如不立即使用,在 2 ℃~8 ℃条件下可储存一个月。
A.1.2 新生霉素溶液
A.1.2.1 成分
新生霉素 25.0 mg
蒸馏水 1 000.0 mL
A.1.2.2 制法
将新生霉素溶解于蒸馏水中,用 0.22 μm 过滤膜除菌,如不立即使用,在 2 ℃~8 ℃条件下可储存一
个月。
A.1.3 临用时每 225 mL 志贺氏菌增菌肉汤(A.1.1)加入 5 mL 新生霉素溶液(A.1.2),混匀。
A.2 麦康凯(MAC)琼脂
A.2.1 成分
蛋白胨 20.0 g
乳糖 10.0 g
3 号胆盐 1.5 g
氯化钠 5.0 g
中性红 0.03 g
结晶紫 0.001 g
琼脂 15.0 g
蒸馏水 1 000.0 mL
A.2.2 制法
将以上成分混合加热溶解,冷却至 25 ℃左右校正 pH 至 7.2±0.2,分装,121 ℃高压灭菌 15 min。冷
却至 45 ℃~50 ℃,倾注平板。
注:如不立即使用,在 2 ℃~8 ℃条件下可储存二周。
A.3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琼脂
A.3.1 成分
GB 4789.5-2012
9
酵母膏 3 .0 g
L-赖氨酸 5.0 g
木糖 3.75 g
乳糖 7.5 g
蔗糖 7.5 g
脱氧胆酸钠 1.0 g
氯化钠 5.0 g
硫代硫酸钠 6.8 g
柠檬酸铁铵 0.8 g
酚红 0.08 g
琼脂 15.0 g
蒸馏水 1 000.0 mL
A.3.2 制法
除酚红和琼脂外,将其他成分加入 400 mL 蒸馏水中,煮沸溶解,校正 pH 至 7.40.2。另将琼脂加
入 600 mL 蒸馏水中,煮沸溶解。
将上述两溶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指示剂,待冷至 50 ℃~55 ℃倾注平皿。
注:本培养基不需要高压灭菌,在制备过程中不宜过分加热,避免降低其选择性,贮于室温暗处。本培养基宜于当天
制备,第二天使用。使用前必须去除平板表面上的水珠,在 37 ℃~55 ℃温度下,琼脂面向下、平板盖亦向下烘干。另外
如配制好的培养基不立即使用,在 2 ℃~8 ℃条件下可储存二周。
A.4 三糖铁(TSI)琼脂
A.4.1 成分
蛋白胨 20.0 g
牛肉浸膏 5.0 g
乳糖 10.0 g
蔗糖 10.0 g
葡萄糖 1.0 g
硫酸亚铁铵 (NH 4 ) 2 Fe(SO 4 ) 2 ·6H 2 O 0.2 g
氯化钠 5.0 g
硫代硫酸钠 0.2 g
酚红 0.025 g
琼脂 12.0 g
蒸馏水 1 000.0 mL
A.4.2 制法
除酚红和琼脂外,将其他成分加于 400 mL 蒸馏水中,搅拌均匀,静置约 10 min,加热使完全溶化, 冷却
至 25 ℃左右校正 pH 至 7.40.2。另将琼脂加于 600 mL 蒸馏水中,静置约 10 min,加热使完全溶化。将
两溶液混合均匀,加入 5%酚红水溶液 5 mL,混匀,分装小号试管,每管约 3 mL。于 121 ℃灭菌 15 min,
制成高层斜面。冷却后呈桔红色。如不立即使用,在 2 ℃~8 ℃条件下可储存一个月。
A.5 营养琼脂斜面
A.5.1 成分
蛋白胨 10.0 g
牛肉膏 3.0 g
氯化钠 5.0 g
琼脂 15.0 g
GB 4789.5-2012
10
蒸馏水 1 000.0 mL
A.5.2 制法
将除琼脂以外的各成分溶解于蒸馏水内,加入 15%氢氧化钠溶液约 2 mL,冷却至 25 ℃左右校正 pH
至 7.00.2。加入琼脂,加热煮沸,使琼脂溶化。分装小号试管,每管约 3 mL。于 121 ℃灭菌 15 min,
制成斜面。
注:如不立即使用,在 2℃ ~8 ℃条件下可储存二周。
A.6 半固体琼脂
A.6.1 成分
蛋白胨 1 . 0 g
牛肉膏 0.3 g
氯化钠 0.5 g
琼脂 0.3g~0.7g
蒸馏水 100.0 mL
A.6.2 制法
按以上成分配好,加热溶解,并校正pH至 7.40.2,分装小试管,121 ℃灭菌 15 min,直立凝固备
用。
A.7 葡萄糖铵培养基
A.7.1 成分
氯化钠 5.0 g
硫酸镁(MgSO4·7H 2 O) 0.2 g
磷酸二氢铵 1.0 g
磷酸氢二钾 1.0 g
葡萄糖 2.0 g
琼脂 20.0 g
0.2%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40.0 mL
蒸馏水 1 000.0 mL
A.7.2 制法
先将盐类和糖溶解于水内,校正pH至6.80.2,再加琼脂加热溶解,然后加入指示剂。混合均匀后
分装试管,121 ℃高压灭菌15 min。制成斜面备用。
A.7.3 试验方法
用接种针轻轻触及培养物的表面,在盐水管内做成极稀的悬液,肉眼观察不到混浊,以每一接种环
内含菌数在 20~100 之间为宜。将接种环灭菌后挑取菌液接种,同时再以同法接种普通斜面一支作为对
照。于 36 ℃1 ℃培养 24 h。阳性者葡萄糖铵斜面上有正常大小的菌落生长;阴性者不生长,但在对照
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如在葡萄糖铵斜面生长极微小的菌落可视为阴性结果。
注:容器使用前应用清洁液浸泡。再用清水、蒸馏水冲洗干净,并用新棉花做成棉塞,干热灭菌后使用。如果操作时
不注意,有杂质污染时,易造成假阳性的结果。
A.8 尿素琼脂
A.8.1 成分
蛋白胨 1 . 0 g
氯化钠 5.0 g
葡萄糖 1.0 g
磷酸二氢钾 2.0 g
0.4%酚红溶液 3 .0mL
GB 4789.5-2012
11
琼脂 20.0 g
20%尿素溶液 100 .0mL
蒸馏水 900.0 mL
A.8.2 制法
除酚红和尿素外的其他成分加热溶解,冷却至25 ℃左右校正pH至7.20.2,加入酚红指示剂,混匀,
于121 ℃灭菌15 min。冷至约55 ℃,加入用0.22 μm过滤膜除菌后的20%尿素水溶液100 mL,混匀,以
无菌操作分装灭菌试管,每管约3 mL~4 mL,制成斜面后放冰箱备用。
A.8.3 试验方法
挑取琼脂培养物接种,在 36 ℃1 ℃培养 24 h,观察结果。尿素酶阳性者由于产碱而使培养基变为
红色。
A.9 β-半乳糖苷酶培养基
A.9.1 液体法(ONPG法)
A.9.1.1 成分
邻硝基苯 β-D-半乳糖苷(ONPG) 60.0 mg
0.01 mol/L磷酸钠缓冲液(pH7.50.2) 10.0 mL
1%蛋白胨水(pH7.50.2) 30.0 mL
A.9.1.2 制法
将ONPG溶于缓冲液内,加入蛋白胨水,以过滤法除菌,分装于10 mm×75 mm试管内,每管0.5 mL,
用橡皮塞塞紧。
A.9.1.3 试验方法
自琼脂斜面挑取培养物一满环接种,于36 ℃1 ℃培养1 h~3 h和24 h观察结果。如果β-D-半乳糖苷
酶产生,则于1 h~3 h变黄色,如无此酶则24 h不变色。
A.9.2 平板法(X-Gal法)
A.9.2.1 成分
蛋白胨 20.0 g
氯化钠 3.0 g
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X-Gal) 200.0 mg
琼脂 15.0 g
蒸馏水 1 000.0 mL
A.9.2.2 制法
将各成分(A.9.2.1)加热煮沸于1 L水中,冷却至25 ℃左右校正pH至7.20.2,115 ℃高压灭菌10 min。
倾注平板避光冷藏备用。
A.9.2.3 试验方法
挑取琼脂斜面培养物接种于平板,划线和点种均可,于36 ℃1 ℃培养18 h~24 h观察结果。如果
β-D-半乳糖苷酶产生,则平板上培养物颜色变蓝色,如无此酶则培养物为无色或不透明色,培养48 h~72
h后有部分转为淡粉红色。
A.10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
A.10.1 成分
蛋白胨 5.0 g
酵母浸膏 3.0 g
葡萄糖 1.0 g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 1.0 mL
L型或DL型赖氨酸和鸟氨酸 0.5 g/100 mL 或 1.0 g/100 mL
GB 4789.5-2012
12
蒸馏水 1 000.0 mL
A.10.2 制法
除氨基酸以外的成分加热溶解后,分装每瓶 100 mL,分别加入赖氨酸和鸟氨酸。L-氨基酸按 0.5%
加入,DL-氨基酸按 1%加入,再校正 pH 至 6.8±0.2。对照培养基不加氨基酸。分装于灭菌的小试管内,
每管 0.5 mL,上面滴加一层石蜡油,115 ℃高压灭菌 10 min。
A.10.3 试验方法
从琼脂斜面上挑取培养物接种,于 36 ℃1 ℃培养 18 h~24 h,观察结果。氨基酸脱羧酶阳性者由
于产碱,培养基应呈紫色。阴性者无碱性产物,但因葡萄糖产酸而使培养基变为黄色。阴性对照管应为
黄色,空白对照管为紫色。
A.11 糖发酵管
A.11.1 成分
牛肉膏 5.0 g
蛋白胨 10.0 g
氯化钠 3.0 g
磷酸氢二钠(NA 2 HPO 4 ·12H 2 O) 2.0 g
0.2%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12.0 mL
蒸馏水 1 000.0 mL
A.11.2 制法
A.11.2.1 葡萄糖发酵管按上述成分配好后,按0.5%加入葡萄糖,25 ℃左右校正pH至7.4±0.2,分装于有
一个倒置小管的小试管内,121 ℃高压灭菌15 min。
A.11.2.2 其他各种糖发酵管可按上述成分配好后,分装每瓶100 mL,121 ℃高压灭菌15 min。另将各种糖
类分别配好10%溶液,同时高压灭菌。将5 mL糖溶液加入于100 mL培养基内,以无菌操作分装小试管。
注:蔗糖不纯,加热后会自行水解者,应采用过滤法除菌。
A.11.3 试验方法
从琼脂斜面上挑取小量培养物接种,于36 ℃1 ℃培养,一般观察2 d~3 d。迟缓反应需观察14 d~30 d。
A.12 西蒙氏柠檬酸盐培养基
A.12.1 成分
氯化钠 5.0 g
硫酸镁(MgSO4·7H 2 O) 0.2 g
磷酸二氢铵 1.0 g
磷酸氢二钾 1.0 g
柠檬酸钠 5.0 g
琼脂 20 g
0.2%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40.0 mL
蒸馏水 1 000.0 mL
A.12.2 制法
先将盐类溶解于水内,调至pH 6.80.2,加入琼脂,加热溶化。然后加入指示剂,混合均匀后分装
试管,121℃灭菌15 min。制成斜面备用。
A.12.3 试验方法
挑取少量琼脂培养物接种,于36 ℃1 ℃培养4 d,每天观察结果。阳性者斜面上有菌落生长,培养
基从绿色转为蓝色。
A.13 粘液酸盐培养基
A.13.1 测试肉汤
GB 4789.5-2012
13
A.13.1.1 成分
酪蛋白胨 10.0 g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0.024 g
蒸馏水 1 000.0 mL
粘液酸 10.0 g
A.13.1.2 制法
慢慢加入5 N氢氧化钠以溶解粘液酸,混匀。
其余成分加热溶解,加入上述粘液酸,冷却至25 ℃左右校正pH至7.4±0.2,分装试管,每管约5
mL,于121 ℃高压灭菌10 min。
A.13.2 质控肉汤
A.13.2.1 成分
酪蛋白胨 10.0 g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0.024 g
蒸馏水 1 000.0 mL
A.13.2.2 制法
所有成分加热溶解,冷却至25 ℃左右校正pH至7.4±0.2,分装试管,每管约5 mL,于121 ℃高压灭菌
10 min。
A 13.3 试验方法
将待测新鲜培养物接种测试肉汤(A.13.1)和质控肉汤(A.13.2),于36 ℃1 ℃培养48 h观察结果,
肉汤颜色蓝色不变则为阴性结果,黄色或稻草黄色为阳性结果。
A.14 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
A.14.1成分
蛋白胨(或胰蛋白胨) 20.0 g
氯化钠 5.0 g
蒸馏水 1 000.0 mL
pH7.4
A.14.2 制法
按上述成分配制,分装小试管,121 ℃高压灭菌 15 min。
注:此试剂在 2 ℃~8 ℃条件下可储存一个月。
A.14.3 靛基质试剂
A.14.3.1 柯凡克试剂:将 5 g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解于 75 mL 戊醇中。然后缓慢加入浓盐酸 25 mL。
A.14.3.2 欧-波试剂:将 1 g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解于 95 mL 95%乙醇内。然后缓慢加入浓盐酸 20 mL。
A.14.4 试验方法
挑取少量培养物接种,在36 ℃±1 ℃培养1 d~2 d,必要时可培养4 d~5 d。加入柯凡克试剂约0.5 mL,
轻摇试管,阳性者于试剂层呈深红色;或加入欧-波试剂约 0.5 mL,沿管壁流下,覆盖于培养液表面,
阳性者于液面接触处呈玫瑰红色。
注:蛋白胨中应含有丰富的色氨酸。每批蛋白胨买来后,应先用已知菌种鉴定后方可使用,此试剂在 2 ℃~8 ℃条
件下可储存一个月。